感情里,有很多異性之間的友情是很「敏感」的。
敏感的原因,在於界限上的模糊。
你可以說他們是朋友,會日常問候,會偶爾作伴,會談天說地,但你能感覺到,他們之間似乎不止是朋友。
至於區別在哪。
大概是問候的頻率太高了一些,偶爾作伴時身影離得太近了一些,談天說地彼此的情緒太投入了一些。
而這其實就是曖昧,是一種友情之上,戀人未滿的狀態。
只不過,不是所有異性朋友都願意承認彼此在曖昧,有人打著「友情」的幌子來排解孤獨,有人以「友情」為藉口肆意享受。
無論原因是哪一種,可以肯定的是,異性朋友之間,關係越來越「曖昧」,必然會有這三個跡象。
01. 不自覺地進行「身份代入」
曖昧的一個明顯特徵便是:用只是朋友的身份,做著不該做的事。
明明不該每天晚上說晚安,卻還是頻繁發消息,似乎最後一句話就要說給對方聽;明明沒有必要送對方回家,卻還是堅持守在對方身邊,似乎這就是自己該做的事。
有這樣的結果,其實就是因為曖昧中的人代入錯了身份。
通俗一點的解釋是:只是朋友,卻代入了戀人的身份,可關係仍然停留在只是朋友而已,於是會呈現出曖昧的氣氛。
就像《我可能不會愛你》中的程又青和李大仁。
說起來只是朋友,可李大仁會扔下女友去陪程又青;說起來只是朋友,可程又青會盯著李大仁熟睡的樣子看很久。
他們之間做的,大多都是戀人才會做的事,所以關係才不只是朋友而已。
放在現實生活中,道理也是如此。
兩個人只是談論工作,大多是同事。在談論工作的間隙偶爾說幾句題外話,可能是能聊到一起的職場好友。
可如果動不動就關心對方,動不動就想製造單獨相處的時間,那麼這段關係絕不僅僅是朋友那麼簡單。
好的友情,有明確的界限,一旦界限讓旁人感覺模糊,那麼就證明已經超過了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