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峰 湛江報道
今年,是17歲的全紅嬋跳水的第十年。
2024年8月6日,巴黎奧林匹克水上運動中心,以微弱優勢衛冕女子10米台後,全紅嬋奔向教練陳若琳和她相擁而泣,「想到自己這三年經歷了挺多,有點繃不住了。」
曾經小小的全紅嬋,「長大了」。和2021年在東京奧運會賽場橫空出世時不同,成長不僅讓她更加感受到「奧運冠軍」光環下的壓力,也給她帶來了身高和體重的變化。她說她在表現不好的時候,「不想被稱做天才」,她最終通過無數次高強度的訓練,保持了「完美」。
作為中國奧運歷史上最年輕的三金得主,全紅嬋在巨大讚美聲和關注下,正在怎樣尋找屬於自己的意義?日前,封面新聞記者通過拜訪她親友、梳理她所參與的公開活動,記錄下她近一年間的成長故事。
全紅嬋。圖據全紅嬋社交帳號
克服「生長關」
備戰巴黎奧運會的三年,全紅嬋在很多重要比賽中的表現都不夠理想。
發育期,是所有跳水女運動員都要經歷的關卡。3年期間,全紅嬋身高長了7厘米,體重增加了約7公斤。她在錄製節目時說,「很痛苦,我的動作沒有之前的好,翻騰下來,很快手還沒伸上,就已經到水面了,回不到年輕時(小時候)的感覺。」
為了應對這些變化,全紅嬋必須加大體能和力量的訓練,才能維持原來的技術提升動作穩定性。每天訓練七八個小時,「跳不好然後或者被說的時候,就會很容易想哭。」
後翻騰三周半抱膝,這一代號207c的高難度動作,一度被視為全紅嬋「完美」標籤的代表。
東京奧運會之後,全紅嬋的207c變得不穩定,要麼近乎完美,要麼一瀉千里,一個動作得分就可以相差20分。這個動作也一度成為了全紅嬋的噩夢。每一場比賽到207的時候,她都會害怕,「他們沒看到我們訓練是什麼樣子的,只看到了比賽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作為啟蒙教練,郭藝與全紅嬋的師徒情誼也已持續十年。在曾經的朝夕相處間,郭藝看到,全紅嬋在生活中和訓練里是完全兩種狀態,在生活中她很鬆弛活潑,能與各年齡的隊員打成一片;在訓練上,她尤為刻苦認真,再枯燥重複的動作訓練,也能不打折扣地完成;但當她有委屈了,卻常會憋在心裡。
「奧運冠軍」,成為了全紅嬋新的壓力。「之前從體校到省隊,到國家隊,完成動作,獲得成績,對她而言更多就是對刻苦訓練的肯定。在東京奪冠後,她是很懵的,一開始,都沒有理解這份榮譽意味著什麼。」郭藝這樣告訴封面新聞記者。
「後面再參加比賽,這份榮譽一度成了她心上的包袱。」郭藝表示,「她很在乎大家對她的看法,害怕做不到大家對她的期待。」
帶著這樣的壓力,全紅嬋想去超越自己,更難。「這期間,我建議她,不要在意那麼多外界的聲音,更重要的是享受比賽的過程。我相信她的適應能力,她能調整過來。」郭藝說。
2024年2月5日,第三次登上世錦賽舞台的全紅嬋,以近乎完美的5跳,首次斬獲女子個人10米台冠軍,補齊了生涯唯一或缺的大賽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