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讓他上學遲到幾次,當他在同學的注視下走入教室,體會隨之而來的心理壓力。
加上因為遲到被老師批評,他自然就會明白,自己早上應該提高速度。
比如,晚上他磨蹭不寫作業,要麼就讓他不管多晚,哪怕凌晨一二點也要寫完。
要麼就讓他第二天帶著沒完成的作業去學校,幾次下來,被批評、被懲罰,孩子自然也會得出要抓緊的結論。
帶著新學到的教育理論,我開始重新審視女兒,這個在我心中磨蹭到極致的孩子。
我漸漸發現,女兒的磨蹭,其實更像是跟我的一種「非暴力不合作」。
她並不激烈反抗,只是通過消極應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這種「你越催我,我越不想做」的心態形成了習慣,女兒也喪失了生活與學習的主動性。
最終,就演變成今天的樣子。
現在,我一改過去的催促、暴躁,而是靜靜地觀察、等待,允許孩子慢下來,給出最大的包容和耐心。
也恰恰是這份從容等候的心境,方式方法的運用,我感受到了教育孩子的智慧。
女兒發現我不再說教催促後,一時間有些不太適應。
我給她買了一塊電話手錶,告訴她每天自己看時間,根據時間安排自己的事。
「媽媽會叫你起床,但不會催你出門上學,催你早點完成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