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變好的底層邏輯:反消耗

2024-07-16     包瑗艷     反饋
1/3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每個人的家,

都是他自己的城堡和要塞。

作者:洞見yebo

《家庭覺醒》里說:

家,是身體的港灣,心靈的歸宿,是我們永遠的庇護所。

如果家人之間總是相互消耗,那麼這個給我們溫暖的天堂,轉瞬間就會淪為地獄。

家,是身體的港灣,心靈的歸宿,是我們永遠的庇護所。

如果家人之間總是相互消耗,那麼這個給我們溫暖的天堂,轉瞬間就會淪為地獄。

現實中,很多家庭都充斥著爭吵與指責,大事小事都斤斤計較。

久而久之,就只能在無盡的內鬥中,讓彼此疲憊不堪,也讓整個家變得千瘡百孔。

懂得體諒包容,給彼此以療愈和溫暖的家庭,才能和睦興旺。

家人相處,需要的是彼此支撐,而不是互相撕扯。

一個家庭能夠往上走的底層邏輯,永遠都是:彼此滋養,互不消耗。

1

作家馬德說,大多數不幸的家庭,都來自無端的嫌棄,和隨時隨地的挑剔。

一個家庭若充滿指責,再小的事也會變成難以調和的矛盾。

久而久之,只能不斷消耗彼此的耐心與情分,最終使得家成為一個恐怖的精神刑場。

作家盧丹丹曾講過一個朋友的故事。

朋友不止一次跟她抱怨老公不好,自己早就想離婚了。

剛開始盧丹丹還不能理解,直到有次她到朋友家去做客,才明白了問題出在哪裡。

當時朋友在廚房做飯,她的老公在書房處理工作。

朋友忙活一小時,做好了三菜一湯。

飯桌上,朋友的老公用筷子指著一盤荷蘭豆炒臘腸說:「為何不用牛肉來炒?更好吃。」

過了一會,又補充說:「煮飯的時候怎麼不放兩滴花生油?米飯一點光澤也沒有。」

他一邊吃飯一邊挑剔,不是味道咸了就是淡了,最後又說到廚房衛生問題。

聽到他一直在挑朋友的刺,盧丹丹感覺如坐針氈。

朋友可能也覺得面子上掛不住,對丈夫怒吼:「有得吃你就吃,有什麼好挑剔的?」

就這樣,兩人甚至不顧外人在場,直接就吵了起來。

正如盧丹丹所言:很多家庭的悲劇,並非來自災禍,而是萌生於家人間無休止的內鬥。

一個怨氣過重的家庭,遇事總是相互挑刺,時間久了再熱的心也會變涼。

對家人來說,那些尖酸刻薄的言語,給內心划下了一道道深刻的傷口,無法被輕易治癒;

那些被隨意揮霍、透支的感情,也根本彌補不回來。

家人間的相互指責,就像白蟻一樣,會一點點蠶食家庭的根系,直至動搖根本。

2

家庭問題專家劉禾粟,曾對100個家庭進行深入研究。

她發現,一個喜歡算帳、愛計較的家庭,他們的日子往往越過越慘澹。

人,越計較越疏遠;事,越計較越煩惱;情,越計較越冷淡。

家人之間,凡事總是斤斤計較,只能在一次次的算計與消耗中,慢慢將彼此拖垮。

電視劇《完美伴侶》中,林慶昆和吳敏是一對夫妻。

結婚後,丈夫林慶昆把事業搞得風生水起,吳敏則成了全職主婦。

本是一對羨煞旁人的伴侶,但生活的一地雞毛,讓兩人變得互不對付。

在吳敏看來,丈夫眼裡只有工作,絲毫不顧家庭孩子。

孩子食物中毒進醫院,林慶昆只是口頭關心一句,就讓吳敏自己照看。

而在林慶昆眼裡,妻子不工作、不上班,就在家帶個孩子,有什麼辛苦的?

自己跑業務,跑客戶,拉投資,經常忙得顧不上吃飯,哪有時間兼顧家庭。

就這樣,兩人一個覺得不被理解,一個覺得對方不夠體貼。

為此他們三天兩頭就要吵一次,誰也不肯讓步。

不滿和怨懟越積越多,結果就是,兩個人越過越心累。

心理學家詹姆斯說,家庭就像公司,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自己的職責與分工。

生活中,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與力量,共同經營著家。

如果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無視別人的付出,結果只能讓彼此離心離德,漸行漸遠。

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人,很容易針鋒相對,處處計較。

可帳算得太清楚,過於錙銖必較,整個家就會在各自為營中淪為一盤散沙。
1/3
下一頁
溫澤峰 • 109K次觀看
溫澤峰 • 6K次觀看
徐程瀅 • 9K次觀看
徐程瀅 • 31K次觀看
徐程瀅 • 9K次觀看
徐程瀅 • 15K次觀看
溫澤峰 • 5K次觀看
溫澤峰 • 7K次觀看
溫澤峰 • 6K次觀看
溫澤峰 • 8K次觀看
溫澤峰 • 6K次觀看
徐程瀅 • 6K次觀看
徐程瀅 • 10K次觀看
徐程瀅 • 5K次觀看
徐程瀅 • 24K次觀看
喬峰傳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
溫澤峰 • 14K次觀看
溫澤峰 • 4K次觀看
溫澤峰 • 5K次觀看
溫澤峰 • 7K次觀看
溫澤峰 • 5K次觀看
溫澤峰 • 16K次觀看
尚娥媛 • 35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