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活得通透的人,會有這三次覺醒

2023-02-09     洪翠蝶     反饋
3/6
畢淑敏曾寫過: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我們來到這世上,擁有的第一個身份,就是為人子女。

年幼時,我們享受著父母的一切,對他們發泄最惡劣的情緒。

長大後,我們離家,奔向遠方,一頭扎進工作,開始組建新的家庭。

我們總以為歲月漫漫,來日方長,總覺得父母的身體還健壯。

可回家時看見母親臉上的皺紋、父親頭上的白髮,才發現歲月留在他們身上的痕跡是如此明顯。

人生的第二次覺醒:陪伴父母要及時。

王小波曾在《愛你就像愛生命》中說:

「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央視曾經做過一個計算。

如果人的一生平均壽命是75年,那麼人生不到三萬天,僅有900個月。

假如我們的父母的年齡平均五十歲,每個月見面兩次,那麼你能陪伴他們的時間是20個月。

但假如一年見一次面,那麼你能陪伴他們的時間還不到一個月。

作家麥家曾因隔閡與父親疏遠了幾十年,直到父親患重病後才突然意識到,那是他生命中最重要、也是他最愛的人。

他開始彌補,特意制定了旅遊計劃,想要帶父親到東南西北的幾個大城市走一走,但因為父親的病情,最後只去了北京上海。

為此,麥家一直不能原諒自己。

後來,他常對別人說:

「盡孝,要趁早。」

世事無常,明天和意外不知哪個先來,我們能做的,唯有珍惜當下與父母相處的每一刻。

香港電台知名主持人梁繼璋給兒子的一封信中寫道:

「親人只有一次的緣份,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人生的每一次相遇,都是前世修來的機緣。

親人只有一次的緣份,別讓父母久等,更別讓你的愛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