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文藝復興之後遺留的全身盔甲的尺寸來看,當時歐洲人的平均身高可能也就一米六左右,與秦漢人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況且這還是一場跨時空的對比。
秦漢時期的身高優勢,不僅體現了當時華夏相對發達的經濟和文化,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基因遺產,可是隨著歷史的演進,中國人的身高卻經歷了一段令人惋惜的「低谷期」。
唐宋之後,身高銳減
唐朝是一個開放包容、經濟繁榮的時代,也是中國人身高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雖然唐朝的平均身高數據難以考證,但從史料記載和藝術作品中可以看出,唐朝人普遍身材高大,不遜於秦漢時期。
可是自唐宋之後,中國人的身高開始逐漸下降,最後竟然進入了一個長達數百年的「矮個子」時代。
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國時期,中國大地戰亂不斷,社會動盪不安,戰爭不僅導致大量人口死亡,也使得資源分配不均,人們的營養攝入嚴重不足,長期營養不良必然會影響身高發育。
然後這一晃就來到了清朝,這也是咱們身高的低谷期,當時人口急速膨脹,人口規律突破了以往,直接闖進了億的大關,並持續快速增長。
人口的激增加劇了資源的緊張,導致人均食物占有量下降,儘管玉米、土豆、紅薯等高產作物傳入中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糧食短缺的問題,但這些作物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含量較低,無法滿足人們對營養的全面需求。
身高「逆襲」之路
直到建國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營養狀況也得到極大改善,這為中國人的身高「逆襲」創造了有利條件,生活質量直接推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