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聚會後發現,沒必要「對兄弟姊妹家的後代」太好 人家「很少會領情」過來人的血淚教訓!

2023-03-21     武巧輝     反饋
家庭聚會後發現,沒必要「對兄弟姊妹家的後代」太好 人家「很少會領情」過來人的血淚教訓!

人的特殊性大概在於更重視關係和感情,尤其是在我們的傳統理念里,親戚之間「血濃於水」,更應該互相幫忙、多溝通。

可是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更多人加入了「斷親」一族。不僅僅是上過大學的學生,開始變得不喜歡跟老家的親屬往來。

其實就連一些家長和長輩,也逐漸改變了以前的思維,不再那麼關注其他人的家務事。很多過來人在告誡大家一個很無奈的規律:沒必要對親戚的子女太好。

親戚的女兒每個暑假都來寄宿,考上大學後再見面,連招呼也不打

有位家長分享了一件令自己寒心的事。小宇是她親姐姐家的女兒,跟自己家的學生年紀相仿。因為對方家住農村,假期報補習班和興趣班都比較困難,幾乎每個暑假都送來寄宿。

想著只是添一副碗筷,兩名學生又很願意呆在一起,家長也就沒拒絕。不過,事情並不是像她想的那麼簡單。

兩個學生也會因為使用物品、晚上睡哪個位置等問題產生矛盾。這時候大多數人可能礙於情面,會選擇讓自己家的學生受委屈。

1/9

家庭聚會後發現,沒必要「對兄弟姊妹家的後代」太好 人家「很少會領情」過來人的血淚教訓!

除了這些,經濟上的問題也曾令她苦惱過。自家的條件並不及姐姐家好,一直告誡孩子要節省。但外甥女習慣了買貴的東西,到文具店看上的筆袋,比普通款式貴三四倍。

家長咬咬牙還是只好買給她,自己家的孩子心裡不是滋味,也因此跟母親疏遠起來。本以為小宇長大後,能記得她的好,兩家關係更融洽。

2/9

家庭聚會後發現,沒必要「對兄弟姊妹家的後代」太好 人家「很少會領情」過來人的血淚教訓!

想不到上大學後的假期,家庭聚會時再看到小宇,她卻連招呼也不打。沒呆多久,還忙著去姐夫那邊的教師親戚家串門。

老了才明白:沒必要對兄弟姊妹家的後代太好,人家很少領情

小宇的變化令這位女士感到意外,但更多的感受是後悔當初自己那麼用心地幫忙照看她。甚至還因為她,讓自己的女兒受委屈。

3/9

家庭聚會後發現,沒必要「對兄弟姊妹家的後代」太好 人家「很少會領情」過來人的血淚教訓!

平時捨不得買的東西,卻給小宇買;兩位學生吵架,也從不批評她,甚至還責怪自己女兒沒有順著她。如今兩家的後代都已經大學畢業多年,很少再有聯繫。

家長直言:老了才明白,沒必要對兄弟姊妹家的子女太好,人家很少會領情;反過來自己家的學生沒照顧好,落得子女埋怨。

4/9

家庭聚會後發現,沒必要「對兄弟姊妹家的後代」太好 人家「很少會領情」過來人的血淚教訓!

就算是親戚之間,也會根據你的經濟能力、人脈資源、職業等方面,進行區別對待。就像小宇那樣,即使以前每年暑假都來住,依然可能變冷淡。

盡了力所能及的努力來照看她,但或許因為自己只是個普通家庭婦女,以後沒什麼能幫助她的可能,所以不及那位當老師的親戚,更能引起外甥女的重視。

5/9

家庭聚會後發現,沒必要「對兄弟姊妹家的後代」太好 人家「很少會領情」過來人的血淚教訓!

即使是兄弟姊妹,其實也很少領情。倘若家長在培養過程中,經常提及接受親戚照料的恩惠,相信後代也不會輕易忘記。

或者至少不會像小宇那樣,跟這位姨媽像「陌生人」一樣,連基本的招呼也不打。也許在姐姐、姐夫的眼裡,假期把學生放在親戚家,真的是件「無所謂」的事。

6/9

家庭聚會後發現,沒必要「對兄弟姊妹家的後代」太好 人家「很少會領情」過來人的血淚教訓!
1/2
下一頁
武巧輝 • 3K次觀看
錢唯倫 • 2K次觀看
錢唯倫 • 2K次觀看
武巧輝 • 2K次觀看
武巧輝 • 2K次觀看
錢唯倫 • 3K次觀看
武巧輝 • 2K次觀看
錢唯倫 • 2K次觀看
武巧輝 • 41K次觀看
武巧輝 • 3K次觀看
武巧輝 • 35K次觀看
武巧輝 • 2K次觀看
錢唯倫 • 2K次觀看
武巧輝 • 2K次觀看
武巧輝 • 3K次觀看
武巧輝 • 7K次觀看
武巧輝 • 7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