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睡覺前,孩子會摟著我的脖子,在我耳邊輕聲說:「媽媽,你是我最好的媽媽,我最愛你了!」
我也會積極回應他:「謝謝寶貝,媽媽也愛你哦~」
孩子從睡夢中驚醒,睡眼朦朧地說:「媽媽,我口有點渴,請麻煩給我倒一杯水,可以嗎?謝謝!」
我會毫不猶豫地起身去滿足他:「可以的,你稍等一下,媽媽馬上回來。」

電話中,孩子沒聽清我說的話,他提出請求說:「媽媽,剛才信號不好,請問你可以再說一遍嗎?」
我會找一個信號好一點的位置,適當增大音量對他說:「好的,我剛才是說……,這次你聽到了嗎?」
下班後推開門,孩子會遠遠地叫一聲「媽媽」,在我答應之後,他連忙跑過來對我說:「媽媽,你下班啦?歡迎你回家!」
我會蹲下來,和他緊緊擁抱,對他說:「寶貝,謝謝你來迎接我,媽媽感覺好幸福哦~」
兒子不到4歲半,這是我與他的日常對話。
身邊很多朋友,都驚歎我和孩子的相處,對孩子的懂事、暖心更是一頓誇,直問我怎麼能把孩子教得這麼好。
其實,要說有什麼訣竅,那就是我每天都和他好好說話。
爸爸媽媽們,也可以從下面十句話開始練習,讓孩子一天比一天優秀。
若要問,世界上最美的一句話是什麼,那一定是「我愛你」。
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我愛你」,來自父母。
父母是第一個給予孩子愛、教會孩子愛的人。
作為父母,我們給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不需要孩子用好行為、好成績來換取。
不管孩子做了什麼事,做到什麼樣,做得對不對,做得好不好,都不影響我們愛他,也無法動搖我們之間的親子關係。
我們不僅要愛孩子身上我們喜歡的樣子,更要接納孩子身上我們不喜歡的樣子。
愛他,如他所是,愛他本來的樣子。
每天一句「我愛你」,為親子帳戶不斷儲值,讓孩子在愛中得到滋養。

感受是從心發出的信號,感受對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我們常聽到夫妻之間或親子之間發出這樣的聲音:
「你根本不懂我!」
「你知道我真正需要什麼嗎?」
「你真的理解我嗎?」
這都是在提示,希望對方關注到自己內心的感受和需求。
理解孩子的感受,是打開親子溝通的敲門磚,是解決親子問題的殺手鐧。
當孩子有情緒時,認同並理解他的情緒感受。
感受一旦被理解、被共情,溝通大門就打開了,親子衝突和矛盾便隨之減少。
更能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陷入感受裡鬧情緒。
更重要的是,我們培養了孩子理解他人,共情他人的能力。
常常聽到家長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
這是一句會讓孩子內心徹底崩潰的話。
於世界而言,媽媽是一個人;但於孩子而言,媽媽是他的整個世界。
孩子越小的時候,父母越常說這句話。
當年幼的孩子聽到這句話時,這會在他小小的內心種下一顆種子,讓他內心充滿恐懼、害怕、焦慮和委屈,時刻擔心自己被拋棄,心無歸屬,沒有安全感。
永遠都不要再對孩子說「我不要你」之類的話,而是多說「對我來說,你很重要」。
孩子發脾氣時,理解他的情緒,對他說「對我來說,你的感受很重要」,以表示對他的重視與關心。
為孩子安排事情時,徵求他的意見,對他說「對我來說,你自己的意見很重要」,以表示對他的尊重與信任。

父母從小教孩子認識世界,習慣性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孩子不需要思考,輕而易舉就能學到很多知識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