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鶴年從未在公開場合談論繼承人問題,但媒體總是喜歡引用他那句「兒孫能如我,何必留多財。倘若不如我,多財也是空」來證明他選繼承人的「唯才論」。 繼承商業帝國考量因素很多,但就年齡來說,郭鶴年的心裡天平偏向誰,不言自明。

近日福布斯發布2022年馬來西亞富豪榜。 99歲的亞洲商業教父郭鶴年,在身家縮水10%的情況下,仍以110億美元登頂該榜單,大馬首富的寶座他已經坐了二十多年了。 從賣米麵做起,郭鶴年在白糖、酒店、房地產、船務、礦產、保險、銀行、傳媒、糧油等諸多行業都成為行業翹楚,被稱為「永不破產的巨人」。中國人熟知的北京國貿、香格里拉酒店、金龍魚、嘉里中心都是他旗下的產業。 縱橫商界七十多年,郭鶴年鮮少接受採訪,也不愛高談闊論,他人生最大的八卦是「差點做了鄧麗君的公公」。外界甚至一度認為,或許正是因為大兒子與鄧麗君的這段感情無疾而終,大兒子一度消沉錯過了接班的好時機,才讓郭鶴年快100歲了,還在為繼承人發愁。 前幾年他還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是舊社會的說法,現在,九十歲才是古來稀。人生一定要有挑戰。」

郭鶴年 1. 不可模仿的「教科書般」發財案例 郭鶴年祖籍福建省福州市蓋山,祖上早在清朝末期就開始在馬來西亞經商,家庭富足。1923年10月6日他出生於馬來西亞,排行老三,上面有兩個哥哥。
1947年,24歲的郭鶴年拿著家裡給的10萬馬幣做資本,在新加坡戲館街租下的一座三層老店,成立了「力克務」公司,經營商務、船務經紀、雜貨業等。 父親去世後,為了避免爭家產的情況,在母親牽線下。1949年1月,郭鶴年三兄弟與幾個同族堂兄弟合資成立「郭氏兄弟有限公司」,繼續經營父輩的米麵生意。因才能出眾,26歲的郭鶴年被推舉為公司董事長,正式成為郭氏家族的「掌門人」。

青年郭鶴年 1952年,郭鶴年的二哥郭鶴齡因參加政治活動被英殖民當局射殺,郭鶴年也受到監視。為了躲避風頭,他前往英國暫住,三年時間他認真研習企業經營的方法,同時考察了倫敦商品交易所的期貨交易。 1955年郭鶴年回馬來西亞後,將食糖生意加入到公司業務中。 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欲擺脫殖民國家對其工業掠奪,郭鶴年瞄準機會打算在本國建立糖廠。這個想法在郭氏家族董事會上遭到質疑,一方面馬來西亞除了自然條件適合種植甘蔗,工業條件並不好,另一方面製糖業前期需要投資大量的資金,會掏空「郭氏兄弟」。 郭鶴年力排眾議,率先建立糖廠,並把資金全部投入煉糖業。由於出手夠快,郭鶴年生產的糖一直供不應求,公司多次擴建廠房。 實業之外,郭鶴年還通過期貨市場賺錢。糖作為大宗商品交易過程風險不低,賣方一般會通過期貨交易做風險對沖。 最驚險一次發生在1963年,郭鶴年看好糖價持續上漲,放棄了風險對沖,以每噸35英鎊價格不斷買入期貨,後面期貨漲到40英鎊,可是沒多久價格突然跌到30英鎊,郭氏兄弟公司因此損失巨大。
此時老天幫了他,當年9月「颶風弗洛拉」橫掃了加勒比地區,導致當時全球最大的糖出口國古巴的甘蔗損失嚴重,國際市場上糖價一路暴漲。 死裡逃生的郭鶴年因此一年時間凈賺1400萬馬幣,在當時約500萬美金,這是相當大的一筆錢,經營多年的郭氏兄弟全部資金才500萬馬幣。 有錢之後,郭氏兄弟快速擴張生意。70年代,公司每年控制的食糖總量達到150萬噸,占據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80%的市場。另外通過多邊貿易,還搶占了國際糖業20%的份額,「亞洲糖王」就此誕生。 七十年代初,亞洲局勢大體穩定,經濟發展迅速,東南亞旅遊業蓬勃發展。1971年,郭鶴年又看上了酒店業,他投資1億馬幣,與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合作建成了著名的豪華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 「香格里拉」英文釋義是「世外桃源」,藏語叫做「心中的日月」,還是中國著名旅遊城市。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首次亮相即獲成功。 郭鶴年趁熱打鐵又在馬來西亞、泰國、中國香港及內地興建多所香格里拉酒店。其中花費1.63億港幣在中國香港建立的九龍香格里拉,常年居亞太區最佳酒店前三名,入住率保持高水平。 如今,香格里拉集團全球開設80多家酒店。根據英國「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發布的2021年度「全球酒店品牌價值50強」榜單,香格里拉以19.87億美元的品牌價值排名第6,是亞洲最大的酒店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