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5兄妹接手爸爸生意,一家雜貨店變成88家超市,創辦人是大馬華人!

2023-03-19     司馬懿     反饋

「比一比我們的價格(Bandingkan Harga Kami)」,當這一句標語一出來,相信很多人都會立刻聯想得到宜康省(Econsave)超市。但你知道嗎?

 大馬5兄妹接手爸爸生意,一家雜貨店變成88家超市,創辦人是大馬華人!

原來宜康省Econsave前身是在巴生一間名為榮隆的雜貨店,在大馬獨立前便已開始投入運作。 當時候,榮隆雜貨店只是一家售賣不到200種貨品的小型雜貨店,在賴氏5兄妹從老爸手中接手生意後,如今已擴展至全馬88間分行(截至2022年)!

今時今日的宜康省能夠在市場上屹立不倒,這成就歸功於宜康省執行董事賴錫坤及弟妹們在90年代,就已經意識到超市及霸市的未來趨勢,勇敢地踏出轉型的步伐。 到底這一個家族是如何將一家小雜貨店,一路以低價擴展至88家超市呢?

 大馬5兄妹接手爸爸生意,一家雜貨店變成88家超市,創辦人是大馬華人!

一切從榮隆雜貨店開始 在1955年,父親賴寶田與母親蔡碧珍在當年開了一家只有200方尺,賣不到200樣物品的小雜貨店——榮隆。

不僅如此,父親經營的小雜貨店還提供賒帳服務,帳目都會記錄在3個5的小簿子裡,月尾才會結帳,然而賒帳服務在當年是很普遍的一件事。 因為榮隆價錢公道的關係,就算附近大概有5、6家同樣的雜貨店,榮隆的生意依然是當中最好的。

 大馬5兄妹接手爸爸生意,一家雜貨店變成88家超市,創辦人是大馬華人!

在1974年,榮隆就搬到了店屋。後來1978年,20來歲的賴家長子去了新加坡一趟後,便回來把榮隆改成迷你市場,還聘用了一個收銀員。 在搬遷到迷你市場後,對他們最大的突破就是掌柜收錢的換成了別人。因為以前掌柜收錢都一定是自己人,然而現在變成了外人。

變成了迷你市場後,顧客可以碰到貨品,可以挑選自己想要的。但是,老一輩的顧客都不大喜歡,只有年輕人喜歡。 由於顧客大多數都是老顧客,他們總不能說改就改,於是對於老一輩的顧客他們還是一樣照舊給他們賒帳,也照舊送貨。

 大馬5兄妹接手爸爸生意,一家雜貨店變成88家超市,創辦人是大馬華人!

榮隆雜貨店轉型之路 在80年代初,在澳洲留學深造的賴錫坤及兩位弟弟,發現到當地連鎖超市的經商概念都非常好。

他們回國後發現馬來西亞缺少這類型的超市經營概念,於是兄弟便與父親商量,決定將雜貨店轉型。 由於老一輩比較保守,所以一開始時,父親並不贊同將雜貨店轉型,他認為雜貨店的生意沒有必要作出改變。但年輕一輩的他們看到了這一行的前景,堅持一定要做出改變。

 大馬5兄妹接手爸爸生意,一家雜貨店變成88家超市,創辦人是大馬華人!

在他們多次的討論之下,父親後來也答應了轉型。在1990年代,榮隆迷你市場便從1間店面擴充成4間店面,並且他們還將名字正式改為如今的宜康省。 要真正的轉型,就必須要有一個比較現代化、各族都可以接受的名字。

於是,賴氏5兄妹便想到「Econsave」這個名字,含義就是 「經濟」 「實惠」 「便宜」的意思。畢竟,從以前開始雜貨店的特點就是便宜,幫助顧客節省。 在榮隆轉型至Econsave的一次重要改革後,以前的賒帳、送貨服務等等都正式終止,一切朝向系統化經營。 後來,在外國的霸級市場進軍馬來西亞後,因市場的趨勢,在2000年,Econsave為了提高競爭力而再次轉型成為霸級市場,並在5兄妹的聯手經營之下,越做越出色。 截至2022年,Econsave已在全馬各地擁有超過80間分行,不管到哪裡都能看見它!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