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是兩則真實的故事。
五塊錢的故事是一個女孩子講的:
國中住校,一星期回家一次。媽媽通常每周給2元零花錢,那個星期她想要5塊,媽媽不給。她就表示不去上學。媽媽說:「愛上不上,不上現在回家。」
後來,她一直纏著要,媽媽很不高興地掏出5塊錢,扔在桌子上,一副嫌棄的樣子。而那五塊錢彈落到地上。
這個小女孩顫顫顛顛地撿起了錢。
事情好像就這樣過去了。但是她說,這件事對她影響很大,一直覺得自己很卑微,同時,在心裡埋藏下對錢的渴望。
五毛錢的故事是一位男士講的:
初二那年暑假,班上兩個女同學到他家串門。他們坐在一起聊天,這是他平生第一次與同齡女孩交往。
後來,女同學提議去街上轉轉。他身無分文,便去找母親,希望給他一點零花錢。
媽媽不肯給。他一再懇求,哀求。最後媽媽掏出五毛錢,「拿去!」
他彎下腰,撿起那五毛錢,和女同學上街了,請她們一人喝了碗大碗茶,就各自散去。
當年的男孩子現在30多歲了,大學畢業,經濟獨立,也早已到談婚論嫁的年齡,但他一直不肯結婚。
他不結婚,也不回家。他知道他的父母非常孤寂。但目前他只想這樣過,不結婚,不回家。他說,這一切都源於那扔在地上的五毛錢。
2
我看不出這個兩個家庭經濟的真實狀態,但是我能感受到的只是一種「貧困」。這種貧困不是說家庭的經濟,而是一種精神上所表現的貧困。
當孩子合理請求一些金錢要求的時候,父母上述的反應,就好像在說,我沒有一點錢,你怎麼還找我要錢。
可是對於小男孩來說伸出手,向媽媽要一點零花錢,是因為這個青春期的男孩子知禮體面有教養,他知道朋友來訪應熱情相待。在他伸手那一刻,在他心中母親的形象還是完整的,是他可以伸手的人。
母親掏出五毛錢扔給他,呵斥他「拿去」,至此一個男孩的尊嚴已經體無完膚。而最最屈辱的是他不能拒絕,他需要這五毛錢,兩個不明就裡的女同學還在外屋等著他,期待一場愉快的同游。當他彎腰撿起這張紙幣,他一定聽到了尊嚴碎裂一地的聲音。
他的內心也就此四分五裂了。
五毛錢就這樣嚴重影響了他成年之後的生活道路。從伸手要零花錢,到彎腰撿起那五毛錢,客觀時間只有幾分鐘;在他的心理時間上,漫長如整個人生。兒子心中翻騰的一切,那位母親從頭到尾全然不知。

3
實際上,掌握金錢也是父母的一種權力,上面兩個故事中的母親都用金錢帶來的權力狠狠地羞辱了自己的孩子。
中國許多父母都有控制病,金錢上的控制尤甚。當他們感覺自身說一不二的權威受到挑戰時,便把金錢作為武器,劈向自己的孩子。
現在很多不知道如何流傳開來的觀點,說孩子要窮養,特別是要窮養男孩子,但是特意地窮養孩子,他們會丟失了多少東西,你知道嗎?
一些富人家長為了杜絕孩子養成大腳大手的壞習慣,於是就在孩子面前「藏富」「哭窮」,這種做法需要適度,適度的「藏富」「哭窮」可以變為孩子前進的動力,如果過度了,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壓力,造成金錢方面的不安全感。
大家想,一個整日看著父母為錢發愁、抱怨的孩子,能專心致志地學習嗎?所以 在孩子成年以前,家長要以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
「爸爸媽媽一定會保證你上學、生活的費用,你不用擔心,但長大了你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財富。」
這種承諾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孩子的內心安定了,智能才能得到良好的發揮。其實最重要的是因為窮養會讓孩子失去很多。
4
窮養會讓孩子丟失了大方得體。
窮養的孩子,他們會因為在某方面不如別人而自卑。他們既內向又膽小,他們甚至不敢跟別的小朋友交往。
他們長大後會在同齡人面前表現出拘束甚至覺得低人一等,他們不敢表現自己的光芒,他們內心的自卑覺得不配,而只有將自己關在小小的空間里,他們才能找到丁點兒的輕松。
一味學別人的窮養,會讓孩子丟失了大方和得體。
窮養會讓孩子丟失了格局。
有不少人說「窮人會越窮,富人會越富」,窮人之所以窮下去,是因為他們的父母給孩子下了一個套,這個套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