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帶娃人選竟不是親媽?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孩子智商更高

2023-03-17     玉兒     反饋

看朋友圈時,發現有位朋友說: 「在家庭中,媽媽是孫悟空,孩子是唐僧,爸爸是豬八戒。」

仔細想想,還真是這麼個道理。

媽媽關懷細致、無處不在。孩子一遇到問題,像唐僧般,張口就喊「悟空」。

而爸爸則像豬八戒,雖然一起前行吧,但他的存在感似乎沒那麼強。像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大小問題,只有當媽媽不在時,他才「被迫營業」。

正因為覺得他人靠不住,媽媽才大小事務全包攬。

殊不知,其實「最佳」帶娃人選竟不是親媽。研究表明,爸爸帶娃,孩子智商更高。

最佳帶娃人選竟不是親媽?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孩子智商更高

一:爸爸的力量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這些力量,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①讓孩子更懂規則

《愛的藝術》里說,爸爸代表的,是思想的世界、秩序和原則的世界。

媽媽帶娃時,其實更容易讓步和包容孩子,而爸爸卻更看重規則。我自己帶娃也深有體會。

比如和布妞玩跑步比賽,我若不小心跑到了她前面,她會不開心地說:「媽媽,我想要得第一名。」

我會很自然地停下腳步,然後等她跑我前面。孩子想要什麼,難道還有人跟他搶嗎?

還真有!這個人就是爸爸。

最佳帶娃人選竟不是親媽?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孩子智商更高

爸爸跑到了前面,若布妞阻止,爸爸會一本正經地告訴她說:「你不用盡全力跑,怎麼跑得過別人呢?想要拿第一名,就得靠自己的本事。」

除此之外,爸爸還會和孩子搶零食、搶遙控器、搶被子。

總之,媽媽給予孩子,是無條件的母愛,而爸爸卻更多地教會孩子規則:想要得到什麼,就得靠自己爭取,並且要懂得尊重、理解和等待。

媽媽告訴孩子愛是什麼,爸爸則教會孩子什麼是規則。懂規則的孩子,更能脫離自我中心,將來才能更適應社會。

最佳帶娃人選竟不是親媽?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孩子智商更高

②性格更獨立

心理學上認為,孩子生下來會有兩個發展方向——親密和獨立。孩子與媽媽建立親密性,然後從爸爸那裡學會獨立。

我們看爸爸和媽媽帶娃,就存在明顯的差別。

孩子在前面跑,不小心摔了一跤。如果是媽媽,她會很著急地跑過去,心疼地抱起孩子,一邊安慰一邊詢問是不是摔疼了,有沒有受傷。

但如果是爸爸,他則可能非常淡定,不慌不忙地喊一句:「摔一下不要緊,自己爬起來。」

媽媽在孩子的生命里,更多的是扮演「保護者」和「照顧者」的角色,無微不至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

而爸爸的心態更開放和寬容,敢於冒險,不怕失敗和跌倒。與爸爸相處多的孩子,相對相處少的孩子來說,他的性格會更獨立。

最佳帶娃人選竟不是親媽?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娃,孩子智商更高

③孩子的智商更高

研究發現,孩子智能發展的高低,與父親接觸的密切程度相關。那些一天與父親接觸大於2小時的孩子,比一周接觸不到6小時的孩子,智商更高。

這可能是,孩子與爸爸在一起時,他思考的機會更多。

爸爸在身體和力氣方面,會比媽媽占優勢。所以他經常鼓勵孩子探險、肢體碰撞甚至冒險。

而且,爸爸的動手能力強,也會給孩子提供修理物件的機會,鼓勵孩子嘗試不同的方式。

孩子在游戲和探索中,能不停地改變思路和思考新方案。大腦越用越靈光,自然就越聰明。

1/2
下一頁
玉兒 • 320次觀看
玉兒 • 210次觀看
玉兒 • 140次觀看
玉兒 • 210次觀看
玉兒 • 310次觀看
玉兒 • 150次觀看
玉兒 • 260次觀看
玉兒 • 210次觀看
玉兒 • 330次觀看
玉兒 • 310次觀看
玉兒 • 370次觀看
玉兒 • 250次觀看
玉兒 • 130次觀看
玉兒 • 90次觀看
玉兒 • 410次觀看
玉兒 • 200次觀看
玉兒 • 260次觀看
玉兒 • 21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