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公認的健康食物,不僅價格「親民」,而且營養豐富,但關於它的各種流言也甚囂塵上。
最近,九叔就看到不少蔬菜致癌的言論在網上廣為流傳,引起多人關注。甚至有文章稱,蔬菜致癌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世界衛生組織已公布名單。

對此,不少人看到後心頭一緊,真有這樣的事嗎?今天,叔來給大家好好扒一扒。

老百姓對蔬菜向來重視,但有的蔬菜在網絡上卻被貼上了「有毒」「致癌」等標籤。事關飲食安全,不得不引起重視,那麼,真相究竟如何呢?


傳言為了防止娃娃菜在長途運輸中變質、損耗,商家們會使用甲醛水溶液(福馬林)防腐。

實際上,現階段福馬林已經被禁止應用於食物,商家給蔬菜保鮮常用的是咪鮮胺等廣譜殺菌劑,便宜又較安全。

而且噴灑甲醛想要達到防腐的效果,就會出現一個顯著特點——刺激性氣味強。因此購買時只要注意蔬菜的氣味,很容易分辨。
另外,甲醛溶於水,易揮發。如果真的買到甲醛蔬菜,只要多衝洗、放置一段時間,就會散去,最後高溫煮熟,就可以有效避免甲醛的危害。


植物生長過程中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會產生亞硝酸鹽、硝酸鹽。因此這兩種物質也廣泛存在於土壤、水源之中。也就是說,絕大多數蔬菜或多或少都含有亞硝酸鹽和硝酸鹽。

亞硝酸鹽達到一定濃度確實會導致人體中毒,而且在胃酸環境下,亞硝酸鹽和蛋白質代謝產物反應還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