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是癌症啊,小伙子!」
診療室內,聽到這句話的關先生愣住了。他想不明白:不是皮膚病嗎,怎麼就成癌了呢?
6年前的某一天,關先生的皮膚突然泛起了許多白色皮屑,雖然不痛不癢,但一抓一撓就是成片成片地脫落,像「雪花」一樣,十分影響個人形象。
當時正值冬天,關先生也沒多加思索,下意識認為是天氣乾燥導致的,於是隨便搽了點藥,應付了事。
可僅僅好轉了一段時間,惱人的皮膚病便又再次發作,甚至還有加重的傾向,不僅出現皮屑,還開始大面積泛起紅疹,又癢又痛,常常折磨得關先生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香。

關先生開始輾轉求診,各類檢查、治療、藥物、偏方,全都試個遍,只為還皮膚一片「清凈」」。可事與願違,他始終沒有找到治癒方法。
直到關先生拜訪了一位頗負盛名的老教授,經過精密詳細的檢查後,才終於找到了病根——
這反覆發作的紅疹,竟不是單純的皮膚病,而是一種名為「蕈樣黴菌病」的腫瘤。
一、蕈樣黴菌病到底是什麼?
蕈樣黴菌病,又稱蕈樣肉芽腫,是一種原發於皮膚淋巴網狀系統的惡性腫瘤,好發於男性群體和年老人群,在臨床案例中較為罕見。
歐美國家的研究數據顯示,本病的發病率約為4/1000000,而亞洲國家報道的發病率更是低於該水平。
再加上它擁有高明的偽裝法,初期的臨床症狀多為脫皮、紅斑或干癢,因此容易騙過醫生的眼睛,常被誤診為濕疹、異位性皮炎等皮膚疾病。
萬幸的是,蕈樣黴菌病的發病過程較為漫長,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紅斑期、斑塊期和腫瘤期。而每一個周期的進展皆需要8-9年,從初期發展到晚期,需要十幾年之久。
因此,關先生的病情進展,並不像尋常癌症一樣快速惡化。經過6年時間,仍然有著治癒希望,他在經過15次的放射性治療後,身體狀況開始明顯好轉。

二、皮膚的癌變信號還有哪些?
其實,皮膚發出的癌症信號有很多,遠不止紅疹這一種。63歲的吳阿姨,就通過鼻間的一顆黑痣,發現了癌症。
突然冒出的黑痣,一開始只是2mm的芝麻大小,但在其後短短的兩三周內,突然躥長至6mm的綠豆大小,這個生長速度令吳阿姨感到詫異。她發現,這顆新生黑痣的邊緣不甚平滑,色塊分布也不大均勻,呈現為忽深忽淺的地圖狀,和一般黑痣長得不太相似。
種種異象結合在一起,敲響了吳阿姨心中的警鈴,她果斷選擇到當地醫院進行諮詢。通過鏡下檢查,醫生診斷出這顆黑痣是皮膚科最常見的癌症——基底細胞癌。
好在發現及時,癌細胞尚未轉移擴散,手術治療後,吳阿姨的傷口癒合良好。

吳阿姨的經歷,也為大家敲響警鐘:當皮膚出現異常改變,需要特別留心是否為癌症前兆。而以下3類皮膚改變,就是最常見的3類疾病先兆:
1、皮膚顏色改變
短時間內皮膚出現明顯、大面積的顏色改變,或不明原因的色素沉積,就需要提高警惕。臨床案例中,比較常見的膚色改變是黃色和黑色,前者可能是肝膽系統疾病引致的,後者則可能伴隨有胃癌、肺癌、乳腺癌。
2、皮膚性狀改變
正常的皮膚是光滑且平整的,但部分疾病會讓它們出現性狀改變,比如可能出現紅硬、瘙癢、潰爛等情況。有時還有可能突然增生肉芽,或環狀、菜花狀的凸起物,這些可能身體發出的信號,千萬不要放置不管,以免耽誤病情治療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