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茜雖然知道母親對自己不好,但看見哥哥和弟弟結了婚後一點都不管老人,她心裡的火氣就竄了上來。
她現在有了自己的房子,看在父母生她養她的份上,她不忍心讓二老繼續租房度日。
經過老公同意之後,她把父母接到了自己家。
母親沒想到麗茜能這樣做,這下她明白還是有個懂事的閨女好。
於是,她和老伴在女兒家住了下來,幫閨女看外孫。
看著外孫這麼可愛,母親忍不住想起自己的孫子。
一段時間後,母親和麗茜說自己想孫子了,想接孫子過來和外孫玩一天。
麗茜答應了,可讓她想不到的是母親的老毛病又犯了。
那天她回到家,看見兒子和侄子正在搶著吃雞翅,母親勸了半天,兩個孩子也不聽。
最後,兒子從侄子手裡搶到了一對雞翅,就在這時母親一巴掌打了過去,嚷嚷道:「你個外姓孩子,不知道讓著弟弟!」
一句話讓麗茜仿佛回到了從前,小時母親強行叫她讓著哥哥弟弟的情景浮現在眼前。
麗茜的父親就在旁邊,卻沒有為外孫說一句話。
麗茜上前就把盤子扔到母親身上,她再也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和自己小時一樣。
她沒給母親留一點情面,說道:「你去你兒子家住吧,今天就從我買的房子裡滾出去。
」
母親傻了眼,不管怎麼解釋,麗茜一句話也不聽。
她把爸媽的行李打包好,直接扔了出去,叫他們再也不能踏進自己的家門。
3.即使是父母 觸碰到底線也要反抗
聽完麗茜的講述,我們能體會到她的氣憤和心中的恨。
自己好心好意接父母過來,不想母親卻這樣對自己的兒子。
麗茜小時候就經歷過很多不公平的事,如今不能再讓這種事發生在孩子身上。
家庭中有一種氛圍是建立在潛移默化的意識當中,母親從小就偏袒兒子,對女兒的事情從不上心。
雖然老了之後,兒子們對她並不孝順,可這種習慣性的心理會莫名其妙地延續下去。
對女兒也是一樣,即使麗茜有孝心,對父母也盡到贍養的義務和責任,可母親仍會不由自主地回到從前,甚至對自己的外孫也不疼愛。
父母對子女造成的傷害,孩子往往察覺不到,因為它披著親情的外衣。
總是在經過很長時間的自我驗證之後,才會明白他們是不是合格的父母。
相信麗茜也會有這種感覺,她一次次地想對父母好,可最後都被母親偏袒兒子的私心毀掉。
把父母轟出家門,是她的情緒到達了爆發點,母親的做法突破了她最後的心理防線。
我們說不管是對外人,還是對親人,只要觸碰到了底線就應該反抗、拒絕,絕不能因為感情的因素讓自己委曲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