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段經文總共是兩大段,第一個是一個總標,第二段是一個別名。看總標,說「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句話說,要往生凈土,他必須是多善根、還有多福德。這以下就把這個往生的因跟果,再各別說明。什麼是往生的因呢?就是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聞說阿彌陀佛」就是善根,因為你知道彌陀本願的功德,你能夠隨順,這就是善根啊,我接受——說彌陀要救拔我,我接受您的救拔,我願意從現在開始,生命開始改變,我不再貪戀娑婆了,我來生要到凈土去了,這個就是順從本願;然後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這個是往生的因,這個就是多善根、多福德了。

得生彼國,是在什麼時候呢?往生凈土不是在平時,是在臨命終的時候往生的,這個時候「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因為彌陀的現前,開示慰導,使令我們能夠安然的往生凈土。這個地方把凈土的因跟果,就標出來。
我們看?益大師的註解。這一段首先講到三件事情,第一個:讚嘆名號功德的殊勝,萬德洪名。為什麼呢?因為菩提正道名善根,是親因;種種助道:布施、持戒、忍辱、禪定等,是福德,是助緣。善根是因哦,你往不往生,是靠善根;那麼你的品位高低,是靠福德,靠你念佛的多少。那麼這個地方做一個比較,說聲聞緣覺,這個二乘人,二乘人他的思想的善根是偏空,他的空性是偏空,所以少善根;那麼人天的善法,因為心中有所得,所以是少福德,皆不可生凈土。
這個凈土啊,很多的居士問我說:凈土在十法界的定位到底是什麼?這個很重要,因為這個結果影響到你的因地。就是說凈土,它肯定不是六凡法界,肯定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在凈土當中是無漏,他沒有煩惱的活動,他有三不退轉的功德,六凡法界做得到嗎?不可能!它是一個無漏的法界,你看每一個人的六根接觸到六塵——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以它的這個快樂背後,有一種聖道的力量;六凡法界,六塵的背後,是放逸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是六凡法界。

它也不是二乘法界,因為二乘法界,諸位知道,阿羅漢入偏空以後,他沒有正報、依報莊嚴,他是什麼都沒有了,沒有依正莊嚴的,所以它也不是二乘法界;那只能說是佛菩薩的法界了,佛的法界。所以印光大師才會講一句話說:「往生凈土,是即眾生心,投大覺海。」就是說,往生凈土是怎麼回事呢?就是一個凡夫去受用佛陀的法界,是這麼回事了,你的受用等同佛陀,但是你的煩惱沒有斷。
這樣子講就有問題了:我們往生到一個佛的法界,那你總得解釋個因緣,因為你不能無中生有啊,那憑什麼呢?佛的法界,你看:凈土,第一個它的正報,是長遠無盡的正報壽命,他壽命是無量無邊阿僧祗劫;他的依報呢,是廣大無邊的依報國土。到了凈土,你看你的國土沒有障礙,你能親近十方諸佛。那麼一個凡夫,憑什麼創造一個這麼廣大的正報、依報呢,憑什麼?
你說你有本事,你布施,你莊嚴這個國土看看,你不可能嘛!因為你布施,第一個你有所緣境,我喜歡布施A,我不喜歡布施給B,那你就完了,你就有限量了,那我也做不到無住布施了,我們布施都是有選擇性的了。所以理論上,凡夫應該創造不了這個國土的,不可能,因為我們有限量,有限量的因,不可能成就無限量的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