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的孩子養成了亂花錢的壞毛病,他剛16歲就想買車,理由是 :他朋友們的父母都為他們買了車。 他想用為上大學存的錢作為首付買輛車,於是我的朋友就給我打來電話: 「你覺得我應該允許他這樣做嗎?或者直接給他買輛車?」 我回答 :「從短期來看這樣做可以減輕你的壓力,但從長遠來看,這樣做能教給他什麼呢?你能不能利用他希望有車的慾望來激勵他去學點東西呢?」 我朋友心裡豁然一亮,趕忙回家了。
兩個月後,我又遇到了這位朋友。「你給兒子買車了嗎?」 我問。 「不,沒有。但我給了他3000美元,我告訴他可以用我給的錢但不能動用他上大學的錢。」 「啊,你很慷慨呀!」我說。 「不是這樣,這筆錢只是一個「圈套」。
「那麼,什麼是『圈套』?」我問。 「首先,我們玩了一次《富爸爸現金流》遊戲,然後就如何明智地花錢的問題進行了一次長談。之後我給了他訂閱《華爾街日報》的費用和一些關於股票市場的書。」
「接下來呢?」我問,「你是怎麼做的呢?」 「我告訴他這3000美元歸他所有了,但他不能直接用這筆錢買車,他可以用它來買賣股票,也可以聘請股票經紀人。等他把3000美元增值到6000美元,就可以用掙到的錢去買車了,而原來的3000美元仍要用在他的大學教育上。」 「那麼,結果怎麼樣?」 我問。 「一開始他在交易中很幸運,但幾天之後他就把掙到的錢全賠光了,接下來他真的開始感興趣了。
現在,我想他可能已經虧了2000美元本金,但他的興趣更大了,不僅讀完了我給他買的所有書,還到圖書館去借書讀。他如饑似渴地閱讀《華爾街日報》,關注市場動向。現在他只剩下1000美元了,但他的興趣和學習勁頭卻高得不得了。
他知道如果自己賠光了錢,就要再等兩年買車,可他似乎並不在意這個了,甚至對買車也不那麼感興趣了,因為他找到了一項更有趣的遊戲。」 「要是他真賠光了怎麼辦?」我問道。 「船到橋頭自然直。我寧可他現在賠掉一切而不願等到他到我們這個年紀時再去冒這樣的險。
而且,我想這是我花在他的教育上效果最好的3000美元,他從中學到的知識將使他受益終身。他似乎對金錢的力量肅然起敬。」
我之前談到過如果一個人缺乏自律,最好別想著致富。因為從理論上來講,從一項資產中獲得現金流的過程是容易的,但是擁有正確的支配金錢的堅強意志卻是困難的。 在今天的消費者世界裡,由於種種外在的誘惑,所以很容易在支出項上揮霍金錢。因為意志薄弱,金錢的流出簡直是無遮無攔,這就是大多數人貧困並在財務困境中苦苦掙扎的原因。
接下來的這個例子充分說明 :要想用錢去賺更多的錢,這是需要財商的。 假設我們在年初給100個人每人1萬美元,到了年底我想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有80個人會分文不剩。事實上,許多人可能會通過先付首付來買新車、電冰箱、電視機或是去度假,從而背上很重的債務。
有16個人會將這1萬美元增值5%~10%。
有4個人會將這1萬美元增值到2萬美元至數百萬美元。
我們上學去學習某個專業,這樣我們就可以為金錢工作了, 但我認為——學會讓金錢為你工作同樣重要。 我和其他人一樣喜歡奢侈品,差別在於有些人貸款購買奢侈品,這是一個相互攀比的陷阱。
而假如我想買一輛保時捷,最簡單的方法可能也是給我的銀行經理打電話,讓他幫我申請一筆貸款,但實際上我不會這麼做,我選擇關注資產項而不是負債項。我習慣於用消費的慾望來激發並利用我的理財天賦去投資。
今天,我們關注的是借錢來買我們想要的東西,而不是如何才能創造財富。這樣做從短期來看很容易,但從長期來看卻很難做到。不論是對個人還是國家來說,這都是一種壞習慣。 記住,輕鬆的道路往往會越走越艱難,而艱難的道路往往會越走越輕鬆。
你能越早開始訓練自己和自己所愛的人做金錢的主人,結果就會越好。金錢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但不幸的是,有的人讓金錢的力量反過來對付自己。 如果你的財商很低,金錢就會超過你,它會比你更精明。
如果你不如金錢精明,你就將為它工作一生。 要成為金錢的主人,你就要比金錢更精明。然後金錢才能按照你的要求辦事,它會屈服於你,這樣你就是它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隸。 這就是財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