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兩餐、一日三餐,你選擇的是哪種方式?
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認為一天兩頓飯要更健康。並且,自古以來就講究「過午不食」的方式,即早上、中午各一餐,同時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方式。
如果是冬天,太陽落山早,可能在5、6點的時候就睡覺了,等到第二天的太陽升起,才會選擇吃早餐。

但這樣的古人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現代人,與過去不同的是,現在的人們更需要合理的飲食習慣,根據我國居民膳食指南來看,符合當下人們的身體健康,最適合的是一日三餐,差不多每餐間隔時間在5~6個小時。
對於有慢性疾病基礎的群體,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群體,還更適合「一日五餐」,即在三餐之間還可以額外加餐,分別為早上中午一次、中午和晚上一次。

但不是讓大家吃高脂肪高蛋白的炸雞、漢堡、薯條、烤肉,而是營養密度高的新鮮水果,可以生吃的蔬菜(生菜、蘿蔔、黃瓜、西紅柿等),可為機體補充多種營養的同時,還能夠增強飽腹感,減少正餐的食用量,對控制餐後的血糖、血脂也有益。
同時,在這裡有一個前提,每餐需要七分飽,切勿過度進食。相反,與一日三餐相比,一日兩餐也就意味著機體要承受7~8個小時不攝入食物的狀態,不僅腸胃容易飢餓,增加胃酸分泌,肚子咕咕叫等情況,還會影響腸胃的功能,導致暴飲暴食,對預防腸胃病不利。

另外,對於現在的一日兩餐,可能是兩種形式,分別為不吃早餐或不吃晚餐,如此,雖然表面上看似少了一餐的量,有助於控制全天的熱量,但被忽略的是,一日兩餐營養攝入的少,還容易積累飢餓感,讓下一餐吃得更多。
同時,對於有慢性病基礎的人群而言,如果兩餐間隔時間過長,也會刺激胰島素的敏感性,體內糖原被過度消耗,同樣會導致低血糖、低血壓等危險。

所以,「少吃」也是講究方式方法的,並不是縮減每日的一餐,而是把每餐的量控制得好,才是最健康、最科學的方式,即在一日三餐的基礎上,每餐能夠保證食用7分飽,保證飲食均衡、三餐規律、食物多樣化,你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