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總是頭暈、頭痛,趕緊幫我拍個片看看是不是得了腦癌!」
劉大伯之前用的一直是老人機,沒有啥娛樂作用,只能打打電話。
兒子見他一個人在家十分無聊,於是給他購買了智慧型手機,讓他在平常可以看看視頻。拿到手機沒幾天劉大伯就學會了基本玩法,為兒子的孝順欣慰不已。

出門的時候跟老鄰居炫耀了一番,但老鄰居卻跟他說,手機可不是什麼好東西,手機產生的輻射容易引起腦癌發生。對此劉大伯沒有太當回事,只覺得是鄰居在嫉妒自己。
沒想到過了一陣子,劉大伯發現自己莫名的出現頭暈、頭痛症狀,這讓他嚇得不輕,害怕鄰居說的是真的,於是趕緊去了醫院檢查。
經檢查發現腦部沒有異常,在醫生詢問下得知劉大伯最近有了手機之後天天熬夜玩手機,休息不好才是導致他出現不適症狀的元兇。

不少人對於手機輻射有很大的誤解,認為用手機容易導致癌症發生,到底這個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一、手機輻射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輻射可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兩種,前者一般會存在於醫院的CT、X光機、放療等方式下。電離輻射產生的輻射頻率高且能量大,長期大量接觸會增加身體的患癌風險。
而非電離輻射則是指能量低、一般不會破壞細胞結構的輻射,只會一定程度讓水分子運動加快,產生熱量。我們日常常用的家用電器、WIFI、陽光等產生的輻射均屬於非電離輻射。
數據顯示,手機可向人頭部傳播的能量小於0.125W,而強烈的陽光大約可傳遞43.8W能量,是手機的380倍。日常使用手機所能接受的輻射量比陽光要少許多,所以無需過多擔心。

有傳言稱,日常邊充電邊玩手機會讓手機的輻射量大大增加,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當然不是,手機的電量與輻射之間沒有直接的關係。無論是否充電玩手機,手機所發射出來的輻射量都是一樣的。
只不過還是不建議在充電的時候玩手機,因為一些手機電池容易發熱,可能會因為溫度太高而發生危險。

二、晚上睡覺把手機放在頭附近,會增加罹患腦癌風險?
相信很多人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都習慣把手機放在床頭,但有人說這樣做會增加腦瘤風險,這個說法又可信嗎?
目前對於手機是否會致癌缺乏明確的證據,但世衛組織將其列為了可疑致癌物,對此應該引起重視,但也不必過於恐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腦膠質瘤科主任李文斌教授表示,腦瘤是一種顱內原發腫瘤,大部分都是惡性的,該病的發病率很低僅有5~8/10萬的機率,但死亡率較高。
臨床上對於誘發腦瘤的機制和原因尚不明確。但本質上腦瘤是一種基因突變,由正常基因轉變成癌細胞,繼而在體內不斷增殖,誘發腦瘤發生。只要是破壞細胞DNA的因素,都可能會導致癌症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