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諒解相處 華巫通婚也慶祝農曆新年

2023-01-22     劉奇奇     反饋
17年諒解相處 華巫通婚也慶祝農曆新年

原姓李的莫哈末阿斯拉夫(右二)在17年前迎娶諾莉雅娜,過去十數年依然保有自己的文化習俗,與家人穿上紅衣、吃清真中餐慶祝農曆新年。(網絡照片)

(芙蓉21日訊)17年前,他迎娶了心愛的馬來女子為妻,自己也因此改信伊斯蘭,縱使有了新名字,但這並不改變他的生活習俗,17年來以真心釋疑,保有本身文化習俗,依然慶祝農曆新年,穿紅衣、派紅包、吃清真中餐,十數年如一日。

就因為堅持了十數年,如今他的原生家庭已經接受了馬來族媳婦,不僅與他們共慶農曆新年,更會在開齋節時到媳婦家鄉,感受馬來社會歡天喜地慶祝佳節的氣氛。

現年41歲的莫哈末阿斯拉夫原姓李,在17年前迎娶了諾莉雅娜(38歲),當時他的原生家庭很難接受馬來籍媳婦,為此他耐心的解說,不僅一點一滴的化解原生家庭對馬來媳婦的種種誤解,還堅持每年農曆新年都必須回到夫家,與父母一起慶祝。

「華裔穆斯林還是會慶祝農曆新年的,我們一樣忙著迎著新年,也會到提供清真食物的華人餐館吃中餐式團圓飯。」莫哈末阿斯拉夫說,他與妻子目前在金寶當公務員。

回想起在金寶認識妻子時,他說當時他可是鼓足勇氣去見未來岳父母提親,竟獲得女方家長的同意與祝福,並迎娶了妻子共組家庭。

「只是,我的家庭就比較難接受馬來籍媳婦,畢竟他們並不了解,於是我用很長的時間與耐心向他們講解華人與馬來人通婚現象,而這並不會改變我原生家庭的各種習俗,例如慶祝新年,便是過去17年來一直都堅持的事。」

莫哈末阿斯拉夫說,在結婚後他每周都往返金寶的新家及怡保的老家,「就算累,但也要父母了解,我迎娶了馬來裔妻子,改變了宗教,就意味著我失去了原有的身份。」

「因此,每年農曆新年,我們都一定會到老家過年,也會邀請岳父母一同慶祝,在除夕晚也會到提供清真中餐的華人餐館吃團圓飯。」多年的堅持終於獲得友善回應,如今他的父母已經全然接受不同種族與信仰的媳婦,家庭關係也越加密切。

他說,自父親在2年前逝世後,高齡83歲的母親吳秀蓉如今已經和他們一起生活,「雖然彼此有不同信仰,但依然可以共同生活。」

諾莉雅娜說,多年來的諒解與相處,她早已沒有「老公是華人」的思維,種族不再是一道橫在她們婚姻與家庭前的障礙。

「我們不僅一起慶祝農曆新年,夫家也會跟著我回家鄉慶祝開齋節,讓他們感受馬來鄉村歡慶節日的熱鬧氣氛。」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4K次觀看
櫻桃呀 • 9K次觀看
劉奇奇 • 4K次觀看
劉奇奇 • 4K次觀看
櫻桃呀 • 13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5K次觀看
劉奇奇 • 8K次觀看
劉奇奇 • 4K次觀看
劉奇奇 • 4K次觀看
劉奇奇 • 12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5K次觀看
櫻桃呀 • 24K次觀看
劉奇奇 • 10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5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6K次觀看
劉奇奇 • 8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10K次觀看
劉奇奇 • 8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