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古人是如何將40噸鐵鏈建在大渡河上,一年建成瀘定橋的

2023-12-07     呂純弘     反饋
8/11
不過這種運輸方式非常考驗技巧,工匠們反復演練,確保在實際操作中的安全性。

為了防止鐵鏈從竹筒滑脫,它們特意在筒內加墊乾草並緊緊綑紮, 在細心組織和反復調試後,運輸工作終於得以展開。

當鐵鏈橋的兩端彼此鏈接時,兩岸百姓歡呼雀躍,英勇的工匠也長舒一口氣——艱巨的任務完成了!

一個月之後,這項艱巨的運輸任務才得以完成。

經過工匠們日夜不停的辛勤勞作,13根共計40餘噸的鐵鏈終於全部被拉運過河。

而在完成運輸後,工匠們便展開了橋身的建造工作,他們在兩岸搭建堅固的石質橋頭,深挖橋頭兩端並澆築了橫臥龍樁及縱向地龍樁, 將鐵鏈與龍樁相連,確保錨固牢靠。

最後在9根底部鐵鏈上鋪設木板即成橋面,為了防止有行人失足跌落,它們兩側各設置了兩根鐵鏈作為扶手。

在短短一年時間里,古代能工巧匠憑借聰慧與毅力,終於在湍急的大渡河上架起了這座鐵鏈橋。

而在開通典禮上,康熙帝親書了「瀘定橋」三字, 並命以此橋命名的縣也改名為瀘定縣。

這座橋的建成,不僅極大地方便了兩地交通,也成為了川藏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

盡管橋身易生銹蝕,但是經過古今工匠的精心維護,瀘定橋至今仍屹立大渡河上, 更是見證了中華民族「舉重若輕」的偉大智慧。
奚芝厚 • 170K次觀看
舒黛葉 • 31K次觀看
奚芝厚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福寶寶 • 47K次觀看
奚芝厚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喬峰傳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35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23K次觀看